科学禅之一
发布日期:2015-07-21浏览:1275
当我们看到科学禅这个词汇时,请一定以开放的心态来审视,因为科学可以说是纯理性的,禅可以说是纯感性的(感性只能形容禅),两者拉扯在一起超出人们的常识。然而在哲学史上唯理主义和经验主义不也一直争论吗!可是这两派仍然是哲学。为什么允许佛洛依德的所谓“梦的解析”的精神分析学纳入科学体系,而排斥禅学作为高级心理科学进入人们的视野呢!可能是禅一直在宗教的领域里,人们不容易想到禅也是科学。 我认为广义的科学应该是研究人类周遭的环境和人类自身所存在的一切现象,哪怕是人毫无意义的想象或者胡思乱想也可以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比如人为什么能够想象?想象的内容是人大脑中固有的还是后天积累的?…等等。假如真正把这些问题研究清楚了,人类的科学视野不就更加广阔了! 那么流传几千年的禅学(佛教诞生前即存在),即使放在当下的科学框架下衡量也是够得上是科学的。如果我们能够以更加宽容的胸怀研究禅学,说不定正好打开了科学的另外一扇大门。我们知道科学的定义: “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的规律的知识体系。” (《辞海》1999年版) 科学具有可重复验证性、可证实和证伪、客观性等本质特征,科学的方法主要是演绎法、归纳法、实验等方法。逻辑是科学的基石。在纯科学学科理论的建立中,基本是以先验的不用实验的(或无法检验的)共设为推理的原点来完成的。范畴、定理、定律、归纳、演绎等等形式都离不开思维,我们的一切科学无不是建立在作为高级智能动物的人类的思维上的,所以没有人会怀疑思维本身,连怀疑一切的笛卡尔也是肯定人类思维的:我思故我在! 爱因斯坦曾经发出感叹:我们为什么可以理解世界?康德说:“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这两位伟人在思考思维本身。 由于怀疑思维本身对现实没有太大的意义,更难对人类的发展和进步有所贡献,加之人类的生存环境一直艰难,改变生存环境通常要耗去人类不长的寿命,哪有功夫考虑思维本身这类深奥的问题! 在进入禅者的世界后,我发现禅实质上不是宗教,而是另外一种探索世界真理的方法,也是一门广义的科学,即禅定实践者进入甚深禅境后,不但要利用和怀疑思维,而且要放弃思维本身。禅者在不用思维的情况下看到了世界和人自身的状况,他们基本是以牺牲自己正常生活的方式(指苦行等)在探求真理,从这点上来说禅者是对人类有杰出贡献的另类探索者。 当一个禅修者进入禅的境界时,会发现人类在面对环境时其实有两个东西在观察世界,就是灵知和思维(灵知并非直觉,暂以灵知称之)。按一般逻辑我们会给出三种情形:1、灵知和思维一起观察;2、思维单独思考;3、灵知单独观察。我们人类是用第一种方法,即灵知和思维一起来观察和研究世界的。第二种情形不存在。而第三种灵知单独观察的方法,正是禅者认识世界的方法。禅者认识的世界是和我们认识的世界有一定的出入的,有些看法(当然是假借语言传达)甚至完全相反。 禅者的世界也有各种规律和定理,这些定理和规律是经过历代禅修者重复检验证实的,否则是不可能传承几千年的。由于禅者发现的知识很难通过实验证实,因为实验就必须用人类思维,用思维就无法验证禅者的知识,禅者不用思维!西方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等学科也是很难完全用实验实证的,这些学科也不得不用一些所谓不用证明的先验的公理,作为他们逻辑构建的基础。禅学中没有任何先验的假设,应该比社会科学更逼近科学。禅者是先断定人可以在没有思维的情况下观察世界,然后反复实践直至圆满究竟的证实这一论断。实际上西方已经注意到禅学不同凡响的价值,听说有西方量子物理学家称:量子物理已经步入禅境。假如我们中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再落后于西方,岂不遗憾! 禅者通过灵知观察世界和自身所得到的知识,也是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广义的科学知识,这种知识在未来也有可能被广泛的应用于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